武汉还是革命的城市◆◆★■◆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、“二七”大罢工、■■■◆◆“八七”会议等都发生在这里。现存的革命遗址、名胜古迹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、二七罢工旧址、八七会议会址、向警予和施洋烈士墓及胜象宝塔、洪山宝塔◆◆★■、归元寺◆■★、黄鹤楼■■■■◆★、东湖风景名胜区等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


目前■◆◆,湖北省已经有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分别为荆州★★◆■◆、武汉、襄阳市、随州市、钟祥。这些城市的名字,是荆楚大地历史文化的标签,它们是古老文化的摇篮,是民族精神的栖息地。在这里★◆,历史与现实交织,传统与现代碰撞,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文化之歌。
荆州,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,地处长江中游,江汉平原西部,南临长江,北依汉水,西控巴蜀,南通湘粤,又称江陵。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,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,历时515年。


襄阳,位于湖北省西北部,汉水中游★◆◆。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。远在60万年前■★■,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★■★★。襄阳以地处襄水(今南渠)之阳而得名。襄阳筑城于汉初。

江陵(现荆州)气候温和◆★★■,物产丰富,经济发达,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。荆州城内的文物古迹很多,著名的有楚纪南故城遗址■★、八岭山古墓群★■■■■◆、明代城垣,以及玄妙观★■◆、太晖观等古建筑。1982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

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(190年)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■■◆★■◆,襄阳历来为府、道、州、路、县治所。襄阳交通发达,自古即为交通要辏,素有■■◆■“南襄隘道◆◆★■◆■”“南船北马”■◆■“七省通衢”之称,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■◆★★◆★。

显陵★■,原名献陵,是明嘉靖皇帝的父亲朱佑杬◆■★■◆、母亲蒋氏的合葬墓◆◆■,是中南六省惟一的一座明代帝陵■◆■★◆★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有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区■■,国家级大口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★★■◆★,特别是黄仙洞2万多平方米的喀斯特地貌为世界罕见。1994年1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★◆■★。
武汉,位于湖北江汉平原东部,长江中游,别称江城◆■■。市区由隔长江和汉水鼎立的武昌、汉口◆◆、汉阳三镇组成。龟山和蛇山雄踞大江南北,其形状使武汉成为长江中游的咽喉■◆,南北交通的枢纽,素有■◆★★◆■“九省通衢★★◆◆■”之称。
武汉历史悠久,自商周◆★■◆、春秋★■■◆★、战国以来即为重要的古城镇,盘龙城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■★。宋★■★◆◆、元◆◆◆、明◆◆★■★、清以来就是全国重要名镇。
随州,位于江汉平原与中原之间的过渡丘陵带。是“西通宛洛★★★◆,南达吴越,地当荆豫要冲,扼阻襄汉咽喉”的鄂北重镇◆■★★。
抗战时期■★★,新四军第五师在随南九口堰建军。等于此通电就职■★■,保存有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◆★。1994年1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◆■★。
悠久的历史,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■■■◆,造就了楚辞文学家宋玉、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一批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;明嘉靖皇帝曾发迹于此,构筑了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——显陵和气势恢弘的明代建筑群。
古城保存有一段土筑城垣★■■、汉东楼和护城河遗迹◆★★■。城郊保存了大批古墓葬和古文化遗迹★★◆,其中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等珍贵文物出土于城西郊的擂鼓墩。唐代李白、北宋欧阳修曾游居于此。
春秋战国时曾为楚都城◆★★■■,秦置南郡,汉置江陵,唐为江陵府,明■★◆■■、清为荆州府治所,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城重镇。江陵地理位置重要,水陆交通方便,三国时诸葛亮称它“北据汉沔★★■◆■◆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蜀■■”◆■■★◆,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★◆◆★。
襄阳文物资源丰富,园林较多,城西的隆中山为“三顾茅庐”“隆中对”的发生地,现有邓城、鹿门寺、夫人城、隆中诸葛亮故居◆■■★、多宝佛塔、绿影壁◆◆■、米公祠、杜甫墓■◆◆■■★、习家池等胜迹◆★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■◆★■★■。





钟祥,位于湖北省中部◆■★★,汉江中游,面积4488平方千米,人口105万人,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,有文字记载历史长达 2700多年,春秋战国时称郊郢,系楚国陪都, 明朝时是全国三大直辖府之一承天府所在地。

西周封为姬姓随国,春秋时其地域为随■★◆★、厉、唐等国■■,战国末楚灭随★◆,并厉■◆★◆◆■、唐设置随县,秦汉因袭,隶属南阳郡★◆。西魏时升随为州★■★,唐★★★◆、宋、元■◆,明◆■★◆◆★、清均置州,中华民国降州为县。现存名胜古迹有文峰塔、岁公桥(李公桥)、烈山神农洞遗址、烈山神农碑、陕西会馆铁旗杆。